欢迎来到天富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酒乡”濉溪 酿出不一样的“美酒”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1-09 17:53点击:

  “酒乡”濉溪 酿出不一样的“美酒”提到淮北市濉溪县,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令人回味悠长的“口子”。除了“酒”负盛名,该县的铝基产业、种业也在全省、全国占据一席之地。这里虽不产茶,茶馆文化却延续千年,临涣古镇民间自发形成的矛盾化解机制“一杯茶调解法”被推广。

  过去一年,全县各级各部门拼服务、拼创新、拼进位,党员干部拼能力、拼实绩、拼口碑,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3亿元,增速位居全省十强县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增速位居全省十强县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增速位居全省十强县第二;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日前,安徽省2023年前三季各县GDP公布,濉溪县位列第七,多年稳居“安徽省十强县”“皖北县域经济第一县”。

  以突破性改革激活力。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23年新增家庭农场2322家、合作社126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85万亩,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42.4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68.51%。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等农业改革,213个村开展“三变”改革,占比100%。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濉溪县国有资产管理议事规则》,组建濉溪县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淮北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助推国企转型发展。濉溪建投在上海成功发行2023年安徽省首单绿色企业债,利率创全国县级同期同级最低。分类推进存量资产盘活,开展国有资产清查核实专项工作,成立濉溪县存量资产盘活领导小组,县建投集团通过与政策性银行合作,盘活低效闲置资产2.5亿元。

  以引领性开放强外力。扎实做好园区结对共建,推动与上海市浦江镇共建合作园区并签订两地共建合作协议,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梳理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项目14个,总投资81.23亿元,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考评位居全省第5名。坚持消费引领,双墨阁大酒店优化设计,老城农贸开业运营,新增36家限上单位,7个镇商贸中心、1个县物流配送中心、10个镇快递物流服务站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任务。强化互联互通,扎实推进淮北联动创新区濉溪经开区区块建设,制定实施《淮北联动创新区濉溪经开区区块建设实施方案》,复制推广国家改革试点经验和省级事项103项。去年以来,利用外资3277万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7.9亿美元,其中超亿美元企业3家,超千万美元企业7家。

  以融合性园区提能力。提升园区“承载力”,聚焦项目落户、生产生活需要,园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电力、热力、智能化厂房及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快递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园区“内生力”,濉溪经济开发区与濉芜产业园优化整合,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南部次中心优化整合,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建立“濉溪经开区+县国金公司”“百善示范区+县农投公司”运营体制。提升园区“吸引力”,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保障,组建总资产规模89.99亿元集团化模式管理平台公司,开工建设濉溪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项目,企业设立、项目立项、规划、施工等29项权力事项全部下放。

  城市建设“精细化”。聚焦“四大片区”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以主城区和高铁西站为主的县城片区、以开发区为主的工业片区、以百善镇为中心的农业片区、以临涣红色资源为主导的文旅片区。成立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主城区城市更新行动,北环路、沱河东路开工建设,乾隆湖路、岱河西路基本建成,溪河路涉铁立交、金沙路跨老濉河桥、玉龙路西延加快推进,城市“微循环”有序打通。新建停车泊位2025个,新增错时共享停车泊位1069个,“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55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涉及居民6981户。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建设完成翡翠城和顺达公园两处“口袋公园”,溪河公园精致提升,新增城区绿化面积4.6万平方米。

  城乡建设“一体化”。立足“产业兴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新型城镇定位,成立濉溪县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淮北南部次中心)建设指挥部,明确“规划、基建、就业、民生”四个优先发展思路,科学、稳步、有序推进南部次中心建设。坚持服务好临涣化工园区建设,协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及社会管理服务,确保群众搬得来、住得下、能看病、有学上、可就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开通各类公交线条,实现县、镇、村公交化客运全覆盖,城镇、建制村通车率100%。

  城市管理“智慧化”。扎实推进住宅物业管理“三大攻坚”行动,御溪荣境小区被评为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全县122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业委会(含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小区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100%、93.4%、100%。加快推进数字濉溪建设,深入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落实“五控”治理措施,全县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72.3%,均在全市大气质量考核中排名第一。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制定《濉溪县主要河流支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会同毗邻区县开展水域上下游联防联控,持续推进河流沿线煤矿排水除氟治理,国控优良断面同比增加2个,城市集中式及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着力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95%;化肥农药利用率高于往年同期。

  生态功能持续恢复。扎实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销号832个,形成“巩固成果、防控源头、强化监管、落实责任”的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紧抓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地区政策机遇,综合利用采煤塌陷永久性水面,五沟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3个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已完工验收,凤栖湖湿地公园已于去年“十一”开园。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持续推进生态美丽河湖建设,新沱河高标准建成省级幸福河湖,黄桥闸、徐楼闸、萧濉新河堤防通过省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其中,徐楼闸以936分的高分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专家组评价,河湖长制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建立林长制责任体系,实施“五大森林”行动,完成造林1576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4.9万亩、省级森林抚育1万亩以及退化林修复5千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10个。

  绿色低碳持续推进。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定2023年度濉溪县能耗预算管理计划,细化分配用能预算指标,提前谋划新能源消纳,统筹布局电网侧建设。压实各镇(园区)属地管理责任,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对拟建、在建、存量“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关停6家烧结砖瓦企业。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深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产业,建成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102.64万千瓦,储能电站装机5.86万千瓦,中能矿机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逐步构建。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夯实基本盘,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开展耕地“非粮化”问题排查,完成土地整治3576.9亩。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小麦单产居全省第二、总产居全省第三,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推动融合发展,扎实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化发展,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聚焦品牌打造,稳步推进国家制种大县奖励项目,新增国审品种2个,省审品种12个,累计育成农作物新品种45个,优质专用粮食播种面积达157万亩,国家级制种大县知名度不断提升。

  推动农村和美宜居。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高质量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完成户改厕8795户,创建市级美丽宜居自然庄150个。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补齐硬件短板,农民生活宜居度、便利度不断提升,徐楼、四铺、刘桥、大田4家水厂获评省级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工程,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12.13公里,成功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高标准规划百善镇道口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29个省、市级和美乡村中心村通过市、县验收,濉溪县被评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7540元,增幅14.6%,22个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实现增长。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持续实施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00.8%,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83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20个。

  社会保障巩固提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小老板”培育工程为抓手,力促创业带动就业,全县新增私营企业3010家、个体工商户12930户,12个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扎实推动全民参保,持续做好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稳中有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3.6万人,参保率达100.6%。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530套,任圩项目工程竣工交付,杜庙二期及杨楼、溪河一期项目工程已完工。

  社会服务优质均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38所公民办幼儿园完成960张托位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义务教育阶段新增3600个学位,大班额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职业技术学校通过A类学校评估,被认定为安徽省优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高质量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国、全省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经验交流现场会分别在濉溪县召开。县卫健委入选安徽省综合医改省级试点示范区,濉溪县医院医共体和濉溪县医院分别入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示范建设单位和安徽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养老服务政企合作机制,共享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资源。去年以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共投入资金8120万元,惠及老人3.68万人,建设村级养老服务站25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52户,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刘桥镇王堰村基层治理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被深度报道。深入推进平安濉溪建设,建成“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和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临涣派出所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濉溪县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评为先进集体。

  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城市阅读空间4个,全县19个阅读点共接待读者40万人次,开展送戏进万村、乡村春晚、优秀戏剧曲艺展演等活动332场次,“启明星读书会”入选全省十佳阅读推广活动,县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精心打造文艺精品,三次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及区域性的文艺比赛,《为了这一天》《分树》等作品获得金奖,泥塑作品《临涣茶馆》获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三等奖,文艺精品创作展演走在全省最前列。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实施暖民心快乐健身行动,完成场地建设100处,在省级以上县级青少年竞技赛事中获金牌36枚、银牌42枚、铜牌50枚,其中国家级赛事获金牌3枚,青少年竞技水平位于全省县级先进行列。

  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旅重点项目蓄势聚能,扎实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五一”期间濉溪古城溪水长街、古睢书院、同庆楼对外开放,“濉溪号”观光小火车正式运营,临涣古镇保护与展示项目加快推进。文旅惠民活动如火如荼,全面启动“古琴之乡”争创工作,成功举办“淮北琴怀”纪念中国古琴艺术申遗成功2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各类节庆活动,发放“徽动消费·乐享濉溪”消费券69.97万元,全县共接待游客385.45万人次,同比增长59.6%,收入23.06亿元,同比增长65.4%。文旅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濉溪古城入选4A级旅游景区创建单位名单,柳孜运河遗址、千年文化古镇临涣两处旅游景点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的16城宝藏目的地,临涣老街入选全省后备箱工程基地,五铺农场、柳孜文化园、荷塘月色生态农庄3地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经济运行向上而变,发展模式向新而变,营商环境向优而变,工作效能向好而变,濉溪焕发勃勃生机。(何雪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